慢板·卷一·饮茶絮语


Connection   2014.4.4   周五   北京

其实并没有所谓“爱情”,只有“connection”。“Connection”,很难用一个中文词对应。它是一种感应,一种奇妙的力量。并非在每件事上、每个人身上,你都感到这种“connection”。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也并非每时你都感到这种“connection”。有人说,一段感情并非“真爱”,其实是说两人之间缺乏这种“connection”。这也可以说是爱情中的“默契”。

木心少年时感慨,其实没有宗教,只有哲学。他中年时又感慨,其实没有哲学,只有艺术。因为艺术是广义的哲学,哲学是一种狭义的艺术。同样可以说,“connection”是指广义的爱情,爱情则是从中截取的一个片段。爱情、非爱情,没有一定的界限。爱情、友情,或其它的感情,常常相互融合,不分彼此。其实,是共同的“connection”在发挥作用。与其说我追寻的是爱情,不如说我在追寻一种“connection”。

它呈现的方式可能是友情,或仅仅是一面之缘,但它激动人心的“魔力”,是与爱情相通的。我无时无刻不在追寻这种“connection”,你也可以说,我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着爱情。它可能是一本书,一首我的音乐作品,或者一次散步,一次和朋友的交谈。它们激动人心的“魔力”,是彼此相通的。但是,一旦失去了这种“connection”,不论是书本,还是音乐创作,不论是与友人的交谈,还是爱人间的交接,都变得索然无味、令人沮丧。

艺术在于“connection”,在于追寻这样一种“connection”。这不仅在于创作作品,而是在于全部的生活。艺术是一种“魔术”,英文所说的“magic”。它不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越快越好。而是没有一定的多少、大小和快慢,只是跟随一种“默契”的指引,“多少、大小、快慢”都自然而得当。学者读书,常以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且常彼此标榜,这不是艺术。这样的读书索然无味。

相比于“魔术”,我更想用“炼金术”来比喻艺术。它是将一些稀松平常的事物,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配比、组合、相互作用,使之产生珍贵的意味、价值。

我不喜欢“化学”这个比喻。木心说,在世界观之上,还有“宇宙观”。化学的“宇宙观”是可知论,炼金术的“宇宙观”是不可知论。化学家把自己的发现称为“公式”,炼金术士将他的发现称为“奥秘”(“Arcana”)。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发现称为“奥秘”,他已经承认自己并没有真正认识它。

“Connection”是一种奥秘,不是一则公式。我们对它的认识,万不足一。我们穷尽一生,或穷尽人的全部的历史,对于宇宙,或对于我们自身,我们的认识仍会是:万不足一。

不要试图一劳永逸地解释它。不要试图将它概括成一则公式。不要试图按既定的规则操作它。请放下你的“机心”吧!木心说,艺术是“放下屠刀,立地不成佛”,是“苦海无涯,回头不是岸”。因为艺术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悟。今天的解释,明天就会失效。解悟是一种心情,是在此时此刻,与宇宙心心相印。

你要跟随属于你的“connection”。它将带你去的地方,十倍、万倍于你此时的设想。你要将你全部的身心奉献于它。不要怕,你握着耶稣的手,为什么要怕?


2014.5.1

为什么我要做实验音乐?
因为如果我不做出那些实验,
我就无法成为完整的自己。


2014.5.2

孔子“述而不作”,木心提额“作而不述之室”。
《说文》:“述,循也。”
其实,若非述,则无以作;若毋作,则无以述。
“述”与“作”,也可类比于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输入与输出,应是相间而相辅,此起而彼伏。
输入激活了输出,输出也激活了输入。
(既有的输入沉睡着,输出叫醒了它们。)
固执一端,则两端都将丧失生命。


2014.5.12

性性,不性于性。


2014.5.18  生活是一场实验

生活是一场实验。Life is an experiment.
生活在于不断地尝试,不断走向未知的世界。
已知的世界令人不安,既成的观念并不完美。
约翰·佐恩(John Zorn)所言:“你不能留在安全地带。”
(“You cannot stay on the safe ground.”)
你的安全地带,正是你最危险的地方。
因为你不再有新的观念,去纠正既有观念的缺陷。
不再有新的知识,以面对已知世界的危机。
你放弃了创造,希求一劳而永逸。

生命的秘密在于“更新”。
从出生至死亡,新陈代谢,须臾不息。
每一项知识,预示了下一次求知。
每一个我,都将成为下一个我。

每一项知识,只在下一次求知中,才具有意义。
从你放弃求知的那一刻起,所有知识都离你而去。
生活是一场实验。
不断尝试,不断走向未知的世界。
不要鄙薄过去的自己。
不要悔恨。

因为每一次实验都独一无二,只要你付出真心。
若你付出真心,你会知道——
你必经历一次这样的实验,才能走向完整的自己。

投入此刻的生活。(Be devoted.)
一些实验是属于你的,是你须要经历的,其它的则不是。
你能感到那种connection,那种诱惑。


2014.6.1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木心说,这个支点只在物理上存在,
在精神上是没有这样的支点的。

或许在精神上存在着这样的支点,
但它是即兴的。


2014.6.4

生活是一场实验。对待生活,这是最好的态度。
因为,如果生活是一场实验,
那么,一切既成的结论(自己的或他人的)
都是待证的假定。
而每一次实验都是崭新的,
都可能得到新的结果,推翻既有的结论。
你既要参考、借助那些既有的结论,
却又不能将其视为定则。


我是否在走向完整的道路上,嘲笑那些不完整的人?
不是的,我并不这样想。
因为我深知,每一个人都是残缺的。
而上帝要求每一个人,去成为完整的自己。
生命的意义(以及诗意。)不在于“完整”,
而在于“走向”完整,“成为”完整。
而每个人都在这条道路上,怀抱着各自的残缺,
走向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完整。

所以,我并不嘲笑残缺的人。
使我嘲笑的是那些怀抱着残缺,
却并不迈步去走向完整的人。
或许不是嘲笑,而是悲哀。(人性的悲哀。)


2014.6.7

人怎么能预测未来?
我甚至不能预知今晚的自己会在做些什么。
大多数人相信自己的想象力,
远胜于相信上帝的想象力。
他们规划自己的未来,
为生活设定目标。
他们畏惧一切打破规划的东西,
他们激励自己,以避免偏离目标。
他们在二十岁时,已经确信自己会在哪里工作,
会拥有怎样的婚姻,甚至退休后在哪里养老。
他们自二十岁开始,一年又一年地,
完成他们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规划的人生。

他们决不会相信,
生活是一场实验。
他们不喜欢未知的生活,
他们不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对他们来说,世上没有新奇的事物。
他们所知的,就是世界的全部。

他们会说,
世上从没有人做到过这件事,
所以我也不可能做到。
他们不知道,世上没有人做到过这件事,
世上却也从未存在过一个“我”。
此前千千万万个“我”,
却都无法概括这一个“我”。
“我”与这世间的万物一样,
都是史无前例的。
“我”就是自然的一次实验,
一切既有的结论都不能预先将其解释。

或许应该这样说——
如果我真真确确是宇宙间一个独一无二的崭新的存在,
又有哪一条结论可能将我解释、将我囊括?
我所做到的、将要做到的,
又怎么可能是前人曾经尝试和完成的?

我唯一的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地,
做出一场只能由我做出和完成的实验。


2014.6.9

很多人用思想代替行动,
你要学会用行动代替思想。


2014.6.10

性是一件乐器,再优良的材质,也要看怎样演奏。


2014.6.11

音乐似乎是一种“消耗品”。
我一直困惑于这个现象,近来才找到答案。
艺术是一种“enlightenment”(启蒙),它给你光,
照亮一部分混沌、晦暗的世界。
你于是得以在这一新的空间中探索、体验。
而当你已经对其熟知,将其纳入了自己已知的领域,
一件作品对你的“启蒙”意义也就结束了。
这时你就要去寻找新的“启蒙”,新的光。

(也有些作品会一直亮下去,亮得很远很远。)


好的哲学是活的哲学,它不仅在于一些问题的解答,而是在于人,在于感受,在于生活。


2014.6.15

人慢慢成熟起来,要懂得每个人的千差万别。
即使两人的默契再深,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
在这个世上,是不会存在另一个“我”的。
或曰,如果是这样,那么每个人都将注定是孤独的,是无法被理解的。
我的答案却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差异,我们才渴望/需要去理解他人,才渴望/需要被他人理解。
正是因为差异,理解才具有意义,才值得我们满怀热诚地寻找、追求。
理解的先决假设,就是差异。


2014.6.17

艺术是一次又一次地多此一举。


2014.6.23

艺术的妙义在于“对照”。
如果没有黑夜,白昼将无法忍受。
雨的美好,在于总会晴天。
生命的美好在于死亡。
星辰总在天空,但在夜晚才会显现。

上帝的疆域里,必有撒旦的领地。
任何我们可以表述的事物,都存在反面。
绝对的事物,我们不可表述。

在你可以表述的层面,你要允许相反的事物共同存在。
它们是统一的,在你不可表述的层面。

深思这一点,你会重获生命的自由。


2014.6.25

Every moment is unique.
每个时刻都独一无二。
不要因为今天的自己而否定昨天的自己。
不要试图去解释自己的每一个决定,
每一次改变,每一样突如其来的冲动。
你不可能解释一切。
除非你的生活已是一成不变的重复。
崭新的事物是我们无法立即解释的。
用你的行动,去替代你的思想。
不要用你的思想,去替代行动。

每个时刻都独一无二。
在不同的境遇里,你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
你最厌恶的人,可能有一天,
令你欣然赞赏。

既然每个时刻都独一无二,
思想就不能不是即兴的。
你不能不投入当下。
不能不在行动中思想。
不能不在崭新的境遇里,
重新理解你所曾熟知的一切。

去行动,去生活吧!


2014.6.26

突然发觉,所谓“connection”原来很近乎佛家所说的“缘分”。


2014.6.27

我所知道的人生的失败者,无一不是畏惧忠诚于自己的个性、去尝试一种独特的生活,而终于被他人的成见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失败者又转而去规划别人的人生,反对人们忠诚于自己的个性。)


匠人可以培养,艺术家只能自己去造就自己。


2014.7.2

那些以生活滋养艺术的,你们有福了。
那些将艺术和生活分隔的,必受惩罚。
艺术不是凭空而存在的。
如果不是因为生活,因为生活中那些可爱的人,
因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爱,
艺术就不必存在。
你要记住东方人的古训:“道不远人。”
没有哪种真理,是外于我们的生活而存在的。
离开真实的生活,而寻求真理,必将走入歧途,
连自身的生命都将殒灭。

最为高深、奥秘的真理,不在别处,
却正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
投入每一天的生活,你会收获那些本应属于你的知识,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如此丰富而渊博。


只有你,能够解答你自己心中的疑问。
世上唯一的那把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我的知识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从我的血液中自然流出的。


每个人都要去创造属于他/她自己的哲学。
因为世界在每个人面前展现的样子都是不同的。

认为用一种唯一的语言,可以写出一部适用于全部人的哲学的观点,将要破产了。

世界不是独立于观察者(我更想说——参与者)而存在的。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语言,去写自己的哲学。

在当今的世界,不要指望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

去寻找自己的语言,找到自己的语言,就找到了自己的思想。

那些将人的思想化归为纲领的人不懂得,
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的思想。

别人的思想可以予我启示,却无法替代我自己的思想。

或许我与他们的根本不同在于,
他们想要理解的是“世界”,
而我想要理解的是“有我参与其中的这个世界”。


2014.7.24

他们想要理解“世界”
但他们所能理解的,仍然至多是“他们参与其中的那个世界”。

每个人能够理解的
只能是“他所参与的那个世界”
参与,是理解的前提。

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这个世界
首先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个世界。


2014.8.6

我所知所见的艺术,无一不是反抗的艺术。
我所知所见的善举,皆是反抗的行为。
一切美丽的事物都在反抗。
你须知道,我们,以及那些美丽的事物,
并非天经地义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处地点,世界都要将
美丽的事物赶尽杀绝。
再重复一次:美丽的事物,并非天经地义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你若追求美丽的事物,你就要付出代价。
你不愿付出代价,就只能成为生活的傀儡。
你的毁灭,不会引起人们的同情。
也没有人能供你依赖,将你拯救。
你只有自强。
命运只会护祐强者。
我们不能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
我们要拿起长矛和盾牌,投身生死存亡的战斗。
我的哲学,是战斗的哲学。
我的艺术,是反抗的艺术。
最好的反抗,是爱。

(要在挥舞长矛的时候,紧握盾牌。)


2014.8.7

“他完全没有妒意,这也难怪,因为他决意占领一块迄今无人占领,甚至无人见过的土地。”——尼采


2014.8.8

我的朋友
你在哪里
为了寻找你
我已经一无所有


2014.8.18

对我来说,创作一件作品,即是去望一场弥撒。
不事创作的时间,则是礼拜日以外的周一至周六。
上帝不要我每天去礼拜,而要我在多数的时间里,经营平日的生活。
在这条律令上,他或有深意。
或闻执“为艺术而艺术”之论者,要将周一至周六,也变作礼拜日。
又闻执“为人生而艺术”之论者,只要一个星期的前六天,不要礼拜日。
如此我才冥冥感到上帝的律令确有意旨。
因为唯有如此,艺术才是艺术,人生才是人生。
如果不是如此,那么便没有什么艺术,也没有什么人生了。


2014.8.20

艺术是“炼金术”,艺术是“点石成金”。
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些粗劣的石块,
艺术家手中的石块也不比别人的精良。
生活每每呈现出的样子,
无异于那些全无光泽的石块,
任人随手弃置,也不值吝惜。
那种毫不足取的模样,
正是每件艺术品
在未臻完成以前的每个阶段,
必然呈现的昏聩、疏陋。
犹如窖中的葡萄酒,
未竟酿造之功,则混沌、晦暗
必终年密闭、贮藏,
直到佳酿醇熟,始得重见天日。

二十世纪之现代艺术多蒙诟病,
于我则或有所惠。
音乐领域的实验,在在越出常轨
彼中卓然拔萃者,昭彰了
噪声亦可锻为金音。
而百年间之名公巨子,
亦莫非在人生的陡崖绝壁
激奋而婉转地
铺造生路。

在这一意义上来看
艺术确乎是一种反抗的行为。
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强者
抵抗周遭的环境以求生。
(正因经历抵抗,强者始为强者。)
待到醇酒出窖,瓦砾成金
往昔之晦暗、粗劣、封藏、砥砺,
一一犹蒙天启。
然而,你莫以为
那窖中曾有琼浆玉液,
那瓦砾亦曾尽遭唾弃。
你应看到自己的手中
正有一些未经打磨的石块。


2014.8.21

“世上已有这样多美好的艺术,我们不再创造作品,反而气象清明。”
不,不是这样的!
它们的存在,正是为了我们继续创造!
如果我们停止创造,无论它们多么美好,都将失去意义!
正如一切的知识,都是为了下一次求知;
只有在我们的创造中,那些已有的艺术才呈现出它们的价值!

(艺术不在于完成的作品,而在于创造的过程本身。)


2014.8.22

我常常这样觉得,以至于几乎要冲口而出:
“我是因为行动,故而存在。”


2014.9.6

可以这样定义“艺术品”:
那些使艺术家得以施展他/她的才华,
并因此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的东西。


即使在数学中,我也常常嗅到人性的悠香,
它使我感到似曾相识。
即使相距最远的事物,我也不会全然陌生。
因为它们也是属于我的
悠悠人性中的一种可能。


遍观“实验音乐”    常常只见实验    不见音乐


我的哲学:
明天可以做的事,今天我就不去做了;
今天我做的事,是那些只有今天可以做
而昨天无法做,明天也将不再可能去做的事。


2014.9.7

台下的人拍拍手    就以为自己是一路脚色了    这样的音乐家


2014.9.10

没有自我的人将有自我的人称为自私的人

其实拥有自我才有所谓“私”可言   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所谓自私   也没有所谓无私的

奴隶哲学的首要特征   就是将“以自我为中心”视为一个贬义的短语


2014.9.15

怎样将木心的著作翻译为西语   将是西方文明在未来几个世纪的严峻课题


2014.9.16

我不愿对弱者产生同情   因为那样的同情最终总会转为鄙夷


2014.9.19

一个人稍稍显出人性   即使我大为动衷   现在已是这样的时代


人是在美丽的心情中触及真理的


2014.9.20

艺术是一部爱史


米兰·昆德拉说:“一个不懂得快乐的人,不可能懂得小说。”
一个不懂得快乐的人,有可能懂得小说,但决不可能懂得音乐。


2014.9.26

我突然醒悟,使一首音乐流行起来的关键,不在于引人注目的旋律,或是丰沛的情感,这些仍是皮毛,使一首音乐能够流行的实质,在于一种风格、气质上的“俗”(或曰“通俗”),如果不能“通”这一种“俗”,即使在旋律、情感上再与流行音乐贴近,最终也是不会流行的。但这“俗”却是和最高雅的艺术一样不易“通”的,或曰是极需要一种与之匹配的品性,才可心领神会的。对于天生即有这种“俗”的禀赋的人来说(如果能“俗”到骨子里,那就最好了),其中的奥妙是不需指点即可通晓的,于是他们也就有幸成为众人里最受欢迎的人物了。而一个人如果生来性情“不俗”,那这“俗”便是与他极难相“通”的了,纵使谦卑向学、孜孜不怠,仍难免是形肖而神不似的。

这种“流行”的秘诀不只适用于当代音乐,也不仅限于一国,而是跨越许多界别和流派,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于年轻音乐学子来说,若能熟练其真义,无论古典或流行,以至于先锋实验领域,都可事半功倍,直步青云。首先“通”其“俗”,而后“媚”其“俗”,既而大“俗”特“俗”,“俗”透骨髓,几乎至于“俗”我两忘的境地,如此则炉火纯青,无论堂皇的音乐大厅或是乡村的陋巷,都可随处逢源。无数世界知名的歌唱家、演奏家、音乐明星都已身经此路,确证路途通畅,故精剖义理,辑录于此,以俾后生进学有方。


2014.9.27

季节转凉又回暖的时候   性欲是最旺盛的


在精神上   能够翘起整个地球的那个支点   就是“我”


2014.9.29

来纽约后   已经屡见实验音乐装疯卖傻的新八股

实验唯有以走向更完整的自我为旨归,才能成其为实验。
而我耳闻目睹的怪现象,则是毅然拒斥成为完整的自己,而专以一己之残缺偏失为卖点,且是愈缺失愈感自得,动辄相与庆贺,引为成就。
若以“走向更完整的自我”这一旨归而论,绝大多数以“实验”自诩者,实为反实验,是一种最不具实验性的音乐,是一种最反动、最落伍的音乐。
而他们所不解而反对者(因为不解,所以反对),恰是最前卫的音乐,是最具实验性的、最先锋高蹈的音乐。
那样的实验性,实非此中之辈所敢设想。往世先贤的志向,首先以成为完整的自己为旨归,再将此一自我与此一完整,推向全人类的更高意义的自我与完整,以兹为一种最高意义的实验(“承当人性最大的可能”)。
而此一种实验,无疑任重而道远,断非此班小子所可承受,索性放弃完整,转以残缺标其新、立其异。
总而言之,一切以走向完整为旨归的行为,皆是实验。
古往今来一切有所完成的音乐,皆为实验音乐。
尔曹口口声声的“实验”,未免太小儿科了罢。


2014.10.4

自然的和谐、缓慢予我永恒的启示。

附木心诗作《杰克逊高地》: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夕阳射亮玻璃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清晰,和蔼,委婉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2014.10.5

爱情是没有过来人的   每一次都如临初生   蹒跚学步


2014.10.6

“我思故我在”是一则美妙的公式。
“行动”是其中隐含着的参数。
如果略去“行动”,“思想”就将不复为“思想”了。

对于艺术家来说,将艺术与人生分隔是致命的。
那么,对于思想者来说,将思想与行动分隔是致命的。

其实我深知,行动无法替代思想,
正如思想无法替代行动。

那么,可以将此则公式改写如下:
“我是因为将思想置于行动之中,
亦将行动置于思想之中,故而存在。”

这是一则较为公允的论断,减少了许多误差。
“以行动替代思想”是文学的表达,其意义可作如上解读。


2014.10.12

(抄录自去年夏天的旧笔记)

灯塔

做一个灯塔
每一天大海潮汐
看广袤的恢茫世界
在我身旁
汹涌驶过


今日我们散步

今日我们散步
从城北到城南
天气久霾初晴
只是寻常的街道
我们的谈话
也并非加以严重的语调
气氛就像家常
我就像在说
饭后的一叠菜豆那样
说了一些
决非小可的事情
你于是和我辩驳着
调笑的
就真的仿佛不过是些家长里短
后来
我也同你嬉笑
心里悲哀的
什么也不必说了
我们于是吃饭
然后分别
你返回你的住处
我回到我的生活
你又度过一个平凡无异的下午
只有我知道
今日的散步
我们大败而归


少年时候结识了天性绝佳的男孩女孩,要眼睁睁看他们误落尘网了。说是“误落”,因为心不甘,情不愿,又无可奈何。如今,我们不再有什么可以谈。我说得出,你也听不进,你听得进,也做不来。怎么办?只能等你把这弯路走完,或许十年,或许三十年,那时候我们再来谈,那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会怎样看这些问题。我等得及,因为有的弯路,没有十年、三十年,不会看出结果。如果在这路上,你走失了,再也不回来了,那么我们就此道别,彼此祝福,各奔前程。如果一去三十年,不同俗世的本性犹在,愿守拙归园田的一天,我们月下嘱酒,共邀明月。


朋友说,桌游是丝毫不关利益的勾心斗角。


发现自己留意了黄昏天际的美丽云彩,那么自己还不算太糟糕。


文学艺术像是绿洲,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对我来说,音乐是河,文学是岸,我常发现自己站在岸上汲水。


文学是太充盈,溢出来的东西。


乐观是不明其悲哀的意思
乐观几乎是一种恶习


一个赶路的人   忙于道听途说


福音像是灯塔   它总在那里的   却从不主动伸出援手


今天总是昨天的扩大化


漫长的雪夜
听命运纷至沓来 


我们在等信的时候比写信的时候还要真诚。


总要到这样的时候,无法解明,无从取舍。总要取其次,没有什么不是其次,再次。一种悲伤,明明地知道,就从这里,总要丢掉些什么。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偏偏什么其次都不要。它偏偏要完整,一种绝非其次的东西,一种绝非苟且的东西。艺术,是一种承当最大可能性的欲念。


艺术首先是一种高贵、可爱的心性。由于机缘的巧合,他偏偏学会了写诗、作画、弹琴,于是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要明白这个顺序,是心性在先,写、作、弹在后。有的人有着高贵、可爱的心性,但偏偏不会写、不会作、不会弹,没有关系,他就成了一名听众、观众。一场音乐会上,好像百鸟朝凤,其实那些朝凤的鸟也都是凤,只不过他们推举一个最会写、最会作、最会弹的那个凤,上去鸣叫,下面的每一个听到心里,都快乐。

常说天才要产生于好的土壤。其实是说,百鸟朝凤,不光要有凤,还要有鸟,而且每只鸟的身上,都长着凤凰的羽毛。


2014.10.17

至此
终于知道
世上没有什么属于我
只有艺术
属于我


2014.10.21

常听人对我说:
“你们那时还不算爱情,而只是精神恋爱。”
仿佛有什么“肉体恋爱”似的。
那么,说得直白一点吧
爱情,就是一种精神行为
肉体的接触,也是精神行为。


2014.10.22

富有的人   不过是没有拒绝生命赠与他的礼物


2014.10.24

“人是在美丽的心情中触及真理的。”

不,应该说,美丽的心情,就是“真理”本身。


哲学,应归为一种文学体裁。


2014.10.31

艺术家不需要希望
他去亲手制造希望


2014.11.16

真理不可表述。
任何表述出来的概念,推到极致
都是一个无底的深渊。


2014.11.17

“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爱情,信念,信仰,历史,等等。人的生命的所有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边界两侧的区别,一言可蔽之,曰爱。


2014.11.18

命运的实质是一种概率。
命运精致,因为概率精致
概率,极精致。

不要把这一观念推到极端。


2014.11.22

所有能够拒绝的,都不是属于我的。
我知道那将要到来的,我会义不容辞。


2014.11.23

哲学的唯一目的   是传递美丽的心情


2014.12.1

我已那样靠近你
只要你爱我
我就会爱上你


2014.12.4

数学所表述的   只是世界的冰山一角


2014.12.6

好友考上名校   感觉好像自己也考上了一样


2014.12.7

有些话   不说比说了   更见力量


我们在年少时都有这样的经历   不知哪天触到了某个按钮   从那以后  生命就是另一个模样了


2014.12.8

哲学   一涉定义   便不足观


2014.12.10

那些殒身于思想的深渊的人
不足同情

因为其殒身的原因
最终在于其“俗”


黎明前的时候,耶稣走在海面上,去他的门徒那里。门徒看到他走在海面上,就惊慌起来,说:“那是个鬼怪。”他们都害怕了,喊叫起来。耶稣马上对他们说:“勇敢一点!是我,不要怕。”彼得回答说:“主,如果是你,请让我也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来吧。”彼得于是从船上下来,走在海面上,去向耶稣那里。但当海面上刮起了风,他就害怕了,于是他就开始沉下去,他喊道:“主,救我!”耶稣马上伸出了手,拉住了他,“你这小信的人,为什么怀疑?”


“雅”的实质是一种信心
无信的、小信的人   即为“俗”


“俗”是不可医的。


2014.12.23

在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上   从来是没有竞赛的


生命是一片海   不需你急切的搅动   它会自己泛起波澜


2014.12.24   平安夜

似乎有少数的人,上帝别有偏爱,在命运奇妙的交汇点上,千万人中,选中了他们,使他们天赋异常,去完成历史的“大任”。

请你不要这样去想。事实上,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她看上去多么渺小,多么无关紧要,他们却无一不是上帝独一无二的创造,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人性最大的可能,都有一份异常的禀赋,在命运奇妙的交汇点上,万里挑一。

请你跟随那份特别的礼物吧!你将看到,你也同样是上帝万里挑一的“选民”。


艺术不仁,然后可期待伟大的读者。
友谊不仁,然后可期待伟大的朋友。
爱情不仁,然后可期盼伟大的爱人。


2014.12.26

不朽的作品,并非产生于一个灵魂的完成,而是产生于、只能产生于一个“走向完成”的灵魂。是的,当一个人不再有走向完整的需要时,艺术也便与他无关了。

作品的不朽,是因为一个灵魂“走向完整”的这一过程不朽。一件作品的至真、至美、至善,是因为一个灵魂“走向完整”的这一过程,至真,至美,至善。

真正的艺术家是没有“完成”的。“大器晚成”,是指他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追寻、走向自己的完整。

生命像一首音乐,它永远在过程之中。只有“过程”,才有“永恒”可言。

唯有二流、三流的艺术家才有“止境”,才有“限度”,才有他们所谓的“完成”。


或问:既然思想是即兴的,那么为什么思想还会有一致性,甚至体系性?
答曰:思想的支点是即兴的,支点上承载的人格,呈现着一致性,甚至体系性。


原来我所做的,不过是拿文学作曲罢了。


2014.12.28

生命是一片海   当你急切地搅动时   它就失去了本来的波澜


2014.12.29

爱是可以没有对象的   “占有”则必有对象


没有谁是可以不战斗到遍体鳞伤的


2014.12.31

我笔下的思想都是含“情”的   当思想不再含“情”时   我便搁笔

神秘主义也应止于“有情的神秘主义”   “无情的神秘主义”与我无涉

愿每一位思想者再思


2015.1.7

艺术的教育   是使人回到天真

艺术里最重要的   不是技巧、思想、情操   而是天真(“莫扎特的那种东西”)


“在此时此刻,与宇宙心心相印”   我这样解读“天真”


天真即“大信”


过分自觉   即失去了“天真”


2015.1.8

我的作品   就是我的情话呀

作品结成集   就是我和世界的恋史

(尴尬又美妙的恋史)


2015.1.9

艺术家唯一的职责(道德)   是承当人性最大的可能(成为最完整的自我)


只有当一项知识能够使我成为更完整的自己时   它才被称为“知识”   否则那只是一则与我无关的“消息”

很多人并没有获得“知识”   而只是听闻了许多与自己无关的“消息”


2015.1.10

我并没有追求知识   是知识自己来到了我的生命中


在交响乐里   是分辨不出任何一位具体的演奏者的

对于贝多芬来说   那些演奏他的音乐的人   究竟是些什么?

难道只是一些他的意志的傀儡?

贝多芬令我不安

交响乐令我不安

“交响乐”是不属于“音乐”的   它是另外一种东西

贝多芬如果不成为一位作曲家   就会成为一名暴君


在友谊中   也有主奏和协奏之分


十九世纪的“音乐”   和二十世纪的“音乐”   指的是两件事

(是否只能择其一?)

十九世纪的音乐是“音符”   二十世纪的音乐才是“人”

在十九世纪的音乐里   人只是一样“乐器”

十九世纪的音乐为“乐器”作曲   二十世纪才是为了具体的“人”

请让音乐回到人间吧!


2015.1.11

寄言古典音乐教育:技巧的练习,是为了实现音乐家内心独一无二的个性。


今日将尼采思想奉为神谕的几许学者   不知道在尼采在世的时候都到哪去了


2015.1.12

正因为艺术是没有竞赛的   所以不达一百分者   都是不及格


艺术家评判自己的作品   应问是否出于天真(出于一种真实的爱)

到此应该为止

如果不为止   则不复天真了

(此外的,无异于将他人的成见加诸于身)


2015.1.15

演奏一部交响乐,演唱一出歌剧,如果那一次演奏和演唱,仅仅是为了完成作曲者的意志,这样的音乐会,我是永远不会到场的。

约翰·佐恩(John Zorn):“音乐不只是声音,声音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舞台,而在舞台上上演着的,是‘人’,是他们的情感,是他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体验。”

古典音乐的演奏者呵,那些乐谱上的音符,只是一片舞台,作曲者为你们建起一座华美的舞台,却希望你们在上面演奏出自己的灵魂。

真正的作曲家并不“占有”演奏者,他“爱”演奏者——正如他爱这个世界——,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启发”演奏者,却不希望自己的意志主宰他们,他不希望演奏者成为他自己,却希望他们在他的作品里,找到更真实、更优美的“他们”。


有时我感到茫然无措,甚至感到在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我确知的事情。每当那样的时候,我总是还确知着一件事,就是我的心里还有爱。(而且我还将继续爱下去。)


我是文学上的极简派。

或许也是哲学上的极简派。


2015.1.16

这个世界在期待一位哲学上的莫扎特呵


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完美个人”的追求,使我心有戚戚。

“人文主义”的起点和终点,正是“承当人性最大的可能”。


二十世纪一味追求“形异”,而忽视“人格”;由此观之,他们背叛的,不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法,而更是自文艺复兴以降的诸般艺术赖以生发的精神土壤——“人文主义”。


当科学、艺术和学术都已失去了体温,便可知“人文主义”已经寿终。

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只可能是“人文主义”的起死回生。


瑜伽合乎老子的“无为”之道,它崇尚的是一种“舒适而持久的努力”。
观乎世上的极大、极小的利害,又有哪一件事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蘑菇的推挤”)


2015.1.17

极简派的友谊:我们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交谈,力图使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铭刻在彼此的心上。


文艺复兴启示了“述”与“作”的关系:古典文化,只有在崭新的创造和实验里,才能得以复兴。


无论这世上发生着什么,海浪的声音都总是那样地若无其事。


说两件事物“相通”,前提已承认它们彼此独立、不容混淆。


2015.1.20

寂寞是可以分一分的:有良性的寂寞,有恶性的寂寞。


2015.1.21

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你”呵,你们组成一支乐队,演奏着我生命中的乐曲。
但我不是作曲者,也不是指挥家。

我也出现在你们的生命中,演奏着你们的乐曲。
但我只是履行我的职责,不能随意演奏。


2015.1.23

我对宗教的教义一无所知,却感动于那颗信仰的心。


2015.1.30

我将每一种经历都视为一个瑜伽中的体式(Asana)。
在心里念诵着老师的叮咛:放松,放松,别忘了呼吸。(Relax. Don’t forget to breathe.)
(生活原来是一场舒适而持久的修习)


2015.1.31

那种只可流露   却无法造作的东西   便是艺术


2015.2.1

不想当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如果生活是一个战场)


2015.2.2

命运是一位平庸的作曲者   我要做一位天才的演奏家


2015.2.3

我不相信什么作曲者   也不相信指挥家   我要演奏的乐曲   只在我的心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

要反抗   还是要毁灭   自行尊便


写在乐谱上的是音符   音乐只在我的心中


2015.2.4

既然不是作曲者   就不要对乐谱上的音符大惊小怪


上帝为我谱曲   世界供我演奏   音乐只在我的心中


2015.2.5

花言巧语的男人固然可憎   听取花言巧语的那个女人亦不是角色

(胡兰成与张爱玲)


天父
请带我走
就从这里
正是出发的时辰

我不去朝圣
我没有在神坛上
许下姓名

为占卜前路
我处处捡拾签书

带我领受我的圣约
不论哪里
我都握紧你的双手


2015.2.7

不唯思想是即兴的   语言亦宜即兴


仔细看   你能认出谁是亚伯的后裔   谁是该隐的后裔


情远去了   把爱留下


看歌词是种幼稚病   眼睛看不到   耳朵却能听到的东西   才是音乐


2015.2.9

人类文明的灭亡   是从爱情的消亡开始的


如果世上已不再有可爱的人了   艺术还有什么意义


2015.2.10

我所说的“音乐”   和他们以为的是不一样的


此外   轻而易举的事物总使我心生怀疑


使原本不敞亮的东西一一敞亮起来,有这样的音乐会。

也有下述这样的音乐会:音乐响起来,原本敞亮着的东西也一一暗下去了,一直暗着,像是再也不会敞亮起来了的样子……终于,音乐会结束了,离开会场到室外,鸟语花香,我大舒了一口气。


爱情是寻不到导师的,故恭甚而爱,而聆爱情自身的教诲。


今天不会把昨天带走
因为它是从昨天里“生长”出来的
而非简单的“更替”

无论你怎样依恋昨天
也请拥抱这崭新的今天吧
因为昨天会以一种
你始料未及的、新的方式
继续为你所拥有

只有当你拥抱了今天
昨天才会又一次地属于你
因为今天不是昨天的否定
而是昨天自然地、必然地
交付在你手中的
一种更大的可能


2015.2.11

在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上   从来是没有竞赛的

“他完全没有妒意,这也难怪,因为他决意占领一块迄今无人占领,甚至无人见过的土地。”——尼采


过分浪漫的爱情是廉价的。


爱的心理学呵,还是艺术家要比科学家懂得多一些。


世事多纷纭,听听巴赫的叹息吧,心中总会平静下来。


2015.2.12

畴昔的音乐遗产,古典音乐为一翼,民间音乐为另一翼。
所幸如此,此一翼之失,可求诸另一翼,另一翼之失,亦可求诸此一翼。
那么,我不再诟病往日音乐的遗嘱了。

然而,能够集两翼之要旨,从而各补其失的音乐,不是“素鲜”,而是未曾到来。
世界已经在等待了,至今犹在等待。


巴赫有一种隐性的反抗,每每呈现作温婉、慈爱。
唯其隐而不显,故尤为经久,或谓“悠悠而未竭”。


爱与恨,一旦趋于极端,便不再具有人性的深度与广度了。


严整有序的宇宙   由于一个“我”的存在   不再可解了


约翰·佐恩认为好的艺术具备四种因素:想象力,手艺,诚实,宣泄。
问题出在后两项。
诚实无咎,但这诚实的人,是个怎样的人?有何质素,供他诚实?
宣泄无咎,但所要宣泄的,是些什么情感?

“诚实”与“宣泄”这一对观念,欲意触及的无非是“天真”。
但,“天真”又岂止于此。(又怎会这样轻巧)
(佐恩的艺术生涯败在这里,败就败在,此一着不慎,即全盘皆输。
他是未曾想过补救,所以再想到也已来不及了。)


2015.2.13

围绕在艺术家四周的   老、中、青三代的女人们呵

(她们如果只爱艺术家   而不知爱艺术   那么)


2015.2.15

“一只只钟表拆开来看,看厂牌,看年份,看零部件。
问现在是几点了,答曰‘不知道’、‘谁知道呢’、‘要是知道就好了’。”

君不见现今的西方艺术已经落到了此种境地。

何国文明的衰亡都以此为征兆。


善自教的人,每每听闻醒世的教训,便反躬自视,感到其言行似有失当之处。
另有一种人,无论听到了怎样的警告,都觉得那是在指别人,不是指自己,一定不会,又怎么会是在指自己呢。


指挥是音乐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音乐即指挥。


“不必听文学家、哲学家说些什么,我们自有一个直觉的世界。”

音乐家的幼稚病。


临到极峰的一线,有人会进一步,我选择退后一步。


2015.2.18

总要到那样的一天吧   除却了悲观主义   便一无所有


(没有人说过   爱情只能产生于悲观主义)


2015.2.19

属于希伯来思潮的印度瑜伽   发祥于希腊思潮盛行的美国   是大有深意的


木心诗句: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今天的人呢   这样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也已经不懂了


2015.2.21

专以精神的混乱、疯狂为意的人们呵   人性的广阔不是你们能够想象的


在J.S.巴赫的演奏者中,我对罗瑟琳·图雷克(Rosalyn Tureck)情有独钟。她的演奏以缓慢、清晰著称,人们的争议着眼于缓慢,我则倾心于速度的减慢所获得的清晰。不只是音响上的清晰可辨,而是每一粒音符都不容轻视,每一段声音的起始、终止,都具有确切的意图、涵义。此为巴赫独到之处,亦为其与后世作曲家的首要分歧:一种渗透到每一粒音符的庄严感。


2015.2.22

木心的每一粒文字,渗透着庄严感。宜作巴赫与木心的比较研究。


不必一一求解   答案将向我走来


远去的情   于爱无损


有对象的情   无对象的爱


你可领会   却盲于


2015.2.23

炼金术士终于无能把石头变成黄金   艺术呢   艺术家呢

可以的   艺术真的可以让石块也变作黄金


2015.2.24

如果你也已将它遗忘   就让那记忆随风飘散


2015.2.26

我同你一样孤独 
我并不比你更孤独 
而我之所以比你更孤独 
是因为我因感到而承受着的 
不只是我自己的孤独 

(如果只是一个人的孤独,我便可以承受)


2015.2.27

假如不是以无对象的爱作为背景   有对象的情难免近乎荒诞


2015.2.28

此外   可知论者难免乏于诗意


惊涛骇浪过后粼粼的波光呵   (爱的剧情)


2015.3.1

可以这样说吗:我爱   故我在


2015.3.3

动物的脸上常是没有时间的


2015.3.4

有情的参与,谓之“爱”;无情的观照,谓之“知”。


以人视之,谓“爱”;自宇宙观之,谓“知”。


(以下,致尼采)
生命原来是音乐。自寂静始,亦终于寂静。
在寂静与寂静之间,音乐即生命。
那么,音乐……

音乐即对照,即
高、与低,弱、与强
短,长,纤,密

如许   如许

生命呵
对照间的诗意


(出于诗意,点到这里,为止)


2015.3.5

生命的另一个名称是心情


我的戏剧   只是一出更大的戏剧中的一个小小分镜


张爱玲是个悲观主义者。

A:“她总是着眼于人性的黑暗。”
B:“因为写到黑暗处,回头便是步步光明。”

请看如是作答者   自身必定并不悲观


自然界一律是悲伤的   唯独人   兴也高高   采亦烈烈

(有例外   人的宠物   也兴高高   采烈烈)


以热情为基调的人与事   我常因之不安   因为宇宙是没有热情的

(所以   我信任巴赫   不信任贝多芬)


自然界   一片茫无际涯的悲伤   无目的   无企图


情是热的   爱很悲伤


我们都生于二十世纪   我的二十世纪   却和你的二十世纪   是两个世纪


2015.3.6

在纽约的唐人街   我像是外国人


2015.3.8

你同我一样寂寞

我却不愿以我的寂寞   

将你打扰


2015.3.9

一开始   我和世界都孤独

后来只有我是孤独的了   世界不孤独了


我在观察着的   与其说是“我的命运”   不如说是“命运”


演出要开始了   如果我的紧张情绪   和演出者的是一样的   那就很好


2015.3.11

“提前穿夏装的人一定不坏”

看到别人提前穿了夏装   想到其一定不坏的人   一定不坏


2015.3.12

哲学   知与爱的剧情


2015.3.14

莎士比亚   分行的莫扎特


计算机的发明   将与发明书写系统这件事   等量齐观


先知是个拿世界取乐的顽童


胡兰成是女作家


2015.3.16

爱的悲伤   悲伤的爱   什么都没有   此外   艺术


那些追求智慧的,必同愚蠢抗争。
那些追求美和善的,将要与丑恶为伍。
那些心中有爱的,必定经识孤独。

你必先承受代价,荣耀才加于你身。
那时你将说,这不是我的幸运,她是我所应得。


(因为——
只有追求智慧,才会辨识愚蠢
只有自身美善者,才见到丑恶
只有内心有爱,才可领会孤独

那么,代价云云,复何庸议)


我不相信上帝能够将我拯救
我甚至不相信我的爱人能够将我拯救
我相信能够将我拯救的
只有我自己


2015.3.17

心情是无法解释的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   生命是无法解释的

(那么   思想   何能替代行动)


如果能够辨识他人是一架稀世的金琴   那么更应辨识   自己也正是一架稀世的金琴


电脑修好了   好像大病初愈


2015.3.24

其实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指点我   我回到自己的心中   就能听到它


2015.3.27

无情的人是可怜的   使我慨叹上帝的吝啬


无情者   无羞耻心


蔬菜新鲜、悦目   我不好意思不买回家


原来   最初遇到你   我就已为离别而默默伤心了


2015.3.28

《圣经》   一片乳白色的虔诚


2015.3.29

有的人像小说里的人物   有的人像小说的作者


2015.3.30

当你以更完整的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时   世界也会以更完整的面目呈现在你的面前


哲学是线条   文学是色彩


2015.3.31

人们以为是“运气”的东西   往往只是概率


你推舟入海   乘着爱的波澜   (其可载舟,亦可覆舟)


别人的喜怒哀乐里都有主角、配角   我的就只有我自己


2015.4.1

有时我悲伤得几乎觉得幸福是可耻的


2015.4.2

使有情的人只是人群中的少数
使其寻找伴侣
使其寻而寻不到,求而求不得
他们若知道孤独,他们便有福了
人们有眼睛却看不到的,他们却看到了
人们听见却不晓得的,我却要告诉他们
因为我要降福给他们
比他们一路想寻觅的还要更多
那属于他们的
不是金子,却比金子更宝贵
不是名望,却比名望更持久
他们原是罪人
我却要赐给他们我的义,我的国


2015.4.3

昨夜又晚睡了
醒时天已大亮

街景还是一样的
路人   车子

听到心里的一个声音
说要温柔

连日以来已是这样了

责怪自己
怎样也快乐不起来


(早已觉得创作的过程是揽镜自照)


这样的夜晚不需很多   寥寥几个就足可决定终生


2015.4.4

我一无所长   只为世界增添美观


镜子中的那个人并不是我


2015.4.5

知与爱都还算不上奇妙   奇妙就奇妙在   二者一旦相遇   发生了化学反应   就会变作一种百倍、千倍于原先的东西

(二者一旦汇合   行动中就将带有思想   思想中亦将含情)


你们将看到   我的哲学是欣喜若狂


纽约岁月使我几乎成为有神论


2015.4.7

在生活的每一个决定上表现你的性格


我不后悔我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   正如我未曾后悔去成为我自己


既然每个时刻的我都是崭新的   那么将要发生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又怎能不是崭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绝对无法辜负的东西   (这也通常被称为“性格”)


我生活中的大多数决定   都是由于我发脾气而做出的


生活是一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赢得的东西


2015.4.10

那些以幸运自诩的人,多是人生的失败者。人生真正的成功者,无不是付出了确实的代价,从而赢得了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幸运”,他们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所谓的“幸运”,因为那些不需代价,便可因为“幸运”而获得的东西,本就是不足追求的。也因为,生活从没有那样便宜的事,生活也极公平,付出了一分代价,就收获一分的报偿,不会多,也不会少。


真正的作曲家不会只用声音作曲   他会用文学作曲   用哲学作曲   用他生活于其中的大千世界去作曲   因为宇宙本就是他的乐器


2015.4.13

每个爱好艺术的人   不久之后都会在艺术中体验到一种“高于自己”的存在   那种被隐隐感到的东西   其实就是“人性最大的可能”


2015.4.14

人们之所以会厌倦美貌   是因为美貌是不会更新的

(美食   美景   俱如是)


美貌的“美”   未必就是“美”


只要有“俗”   就不乏人“媚”


2015.4.16

服装的重要   是因为它是世界这场舞会的入场券


作为一项生活技能   不会省钱   就不会花钱

(反过来说也对   不会花钱   就不会省钱)


演奏者常能以一己的无情和无知   使我在离开会场后   对这个世界深深地沮伤

(被这个世界深深地刺伤)


2015.4.17

愚者觉得智者的眼神是迷茫的


西方的当代艺术强调“自己”(已经谈了一百年了)   绝少有人想到那种“高于自己”的东西  


我要大胆地告诉你们   他们追捧的那些艺术先锋、音乐明星   在我的眼中是多么地渺小   我虽初出茅庐   却已远远超越了我的先辈


我心中的声音将带领我   到那属于我的地方


2015.4.18

在一部伟大的作品面前   你不必想到表现自己   你只须保持呼吸   让音乐在你的指尖自由流淌


作曲是我的事   演奏者怎样演奏则不是我的事了   (他如是说)


2015.4.20

“即兴”不是无所计划   无所依凭   它的意思是轻轻地计划   隐隐地依凭


2015.4.21

爱情的理想主义只是自尊  


2015.4.22

适度的爱憎才有望近于天真


天真是向晚时   雨后街市的空明气象  


精神界的演化   是否也是物竞   天择?


2015.4.23

对于现代人   电脑已是一件身体器官


2015.4.24

当你开始习惯于一处地点、一套规则、一种观念、一个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   就到了你必须离开它们的时候了   如果你不转身离开这些“舒适地带”   它们有一天就将成为埋葬你的深渊


奇怪的是(不奇怪的是)   面临危险的物种得以演化、存活   生活在“舒适”中的物种则终被淘汰


音乐会是公众演说   录音作品则是私语


2015.4.25

书法是视觉的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书法   都是纯然抽象的结构   千变而万化


勃拉姆斯擅制曲   但不懂何为音乐

(因为诗人是天生的)


诗意常含悲观


贝多芬的音乐   生龙活虎


2015.4.27

昨天下午在朱莉尔音乐学院,初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出的是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听剧的则多是年迈的老者,台上、台下无疑有了几代人间的期许、承继。我想,那些太太和先生们,年轻时便因这歌剧而感动,而此后的人生,也是按莫扎特所说的而做的,老来复聆莫扎特,心中坦然而欣慰。我持着学生价的门票,不期然地居身其间,厅堂正中的座位,标价十五美元。这场歌剧为他们上演,也为我而上演。那是一种只有十八、十九世纪才会有的醇挚的感情,剧终的合唱,无疑是要人们相亲、相爱。我是一个现代人,聆罢歌剧,我无言以对。现代人已是事事通俗了,连爱情也是通俗的了。我想,莫扎特说的是对的,我们做的是不对的,不该的。


2015.5.8

不要畏惧这个世界   也莫用强力夺取它   世界是可爱的   它等待你用你的诗情、魅力   去诱惑、征服它


啊,朋友,我们已经用艺术,向世界发起了爱的攻势!
那么,为何不用你绚烂的诗情,去追求、打动她(他)的芳心?
诚然,爱需要代价,那代价有时是漫长的孤寂;
但有时它却像春天的朝阳,温暖而澄澈!

它只需要你,在盛开的花朵上点缀露水;
为热烈绽放的爱意谱就诗篇!

朋友,鼓起你的勇气,走近你的恋人吧!
你要相信,她(他)若是属于你的,你们必会终成眷属!


2015.5.10

朱莉尔学院观莎剧《冬天的故事》。英文的对白我只能勉力对应读过的译文。但我想我理解了莎氏的原意:

这个世界是可爱的,无论它怎样地充满着虚伪和矫饰,它仍是值得去爱的。我们从来不只是一个个孤单的个体,我们属于这个冰冷、无情的宇宙中绚烂、多情的人间,如果我们不去走向这个世界,我们自己也将永远抱残守缺。

是的,这个世界又是可悲的,但是,当你为它感到悲伤的时候,不正意味着,你已看到了这世界潜藏着最为可爱、可贵的种子?不知这世界的可悲,就不会明白世界的可爱和可贵。但不知其可爱和可贵,一个人的悲伤就仍是浮薄、无知。

请至少从我们自身做起吧,让我们心中可爱、可贵的种子开花、结果,不要令它日渐枯萎。把它的芬芳带到人间,你要相信,你心中的爱必会播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2015.5.11

最可宝贵的是   坚强不屈的意志   和一颗柔软的心


英国舞蹈家Akram Khan:“困惑是我最大的动因……
我常让自己置身于一种境地,使自己不知身在何处,
除非我能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


我不使自己依赖我的恋人   因为我怕自己的重量使她难以承受


2015.5.15   终曲

解悟是一种心情,是在此时此刻,与宇宙心心相印。


生活是一场实验。Life is an experiment.


世上没有人做到过这件事,
世上却也从未存在过一个“我”。
此前千千万万个“我”,
却都无法概括这一个“我”。
“我”与这世间的万物一样,
都是史无前例的。
“我”就是自然的一次实验,
一切既有的结论都不能预先将其解释。


Every moment is unique.
每个时刻都独一无二。


或许我与他们的根本不同在于,
他们想要理解的是“世界”,
而我想要理解的是“有我参与其中的这个世界”。


我常常这样觉得,以至于几乎要冲口而出:
“我是因为行动,故而存在。”


在精神上   能够翘起整个地球的那个支点   就是“我”


严整有序的宇宙   由于一个“我”的存在   不再可解了


哲学,应归为一种文学体裁。


美丽的心情,就是“真理”本身。


对我来说,音乐是河,文学是岸,我常发现自己站在岸上汲水。


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你”呵,你们组成一支乐队,演奏着我生命中的乐曲。
但我不是作曲者,也不是指挥家。


人类文明的灭亡   是从爱情的消亡开始的


可以这样说吗:我爱   故我在


上帝为我谱曲   世界供我演奏   音乐只在我的心中

(诗意即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