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遗忘·卷二

 

No.1


寂寞不是去忍耐的   寂寞是狂欢


前方路人姿容不佳   换条路走


我是宝玉   你是黛玉   加在一起就是一部红楼梦


古典的中国女子   曾有一种安安静静的性感


我喜欢耽于自赏的女人


人事都是小概率事件   但只有当那人那事极其美好珍贵的时候   我们才这样感叹


爱的自我教育失败了   自从与我分手   她已经什么也不是了


木心说   伟大的作品期待伟大的读者


No.2


我与世上的男男女女没有多少分别   是我随身带着的一本书   使我和他们她们隔开了距离


艺术家贵而不族


把我的每句话反过来说   都对


很可惜   西方人看不到我作品的原文


我爱那些生于东方的西方人   以及生于西方的东方人


谈话如果投机   会使黯然的东西明媚起来


在快文学和慢文学里   吾择快


若不是侥幸遇到一位知音   真怕你以后要去当尼姑


懂得爱情的男人比懂得爱情的女人少多了   你说呢


No.3


先懂得寂寞吧   之后才会懂得爱情


不动人的话   不说


女人都是寂寞的


不懂得音乐的人   不会懂得爱情   这是规律


中国已经没有中国姑娘了   在西方人里偶尔还能见到


不管昨晚发生了什么   今天还要继续前进


很久没有不开心了


足够的倦意   为兴奋做好准备


情欲大   以致常有君临天下的错觉


No.4


爱情到底是两个人自己的事


女人不知自己美   我也就不会因观看她而羞怯


事后才知道   我的那些骚动不是人人都会有的


在爱情里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多好


够漂亮   够大方   就是好情人


每一个吻   都是我的初吻


贼不偷书   不偷花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No.5


我和尼采没有谈几句   已经心领神会了


博物馆里人再多   还是静


只有黑   不褪色


我和他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也没发生


每次去博物馆   都能邂逅特别特别美的女孩


这眼神   妙啊


写了几个长的句子   就想写几句短的


No.6




一直觉得   情侣结伴去博物馆是一件特别浪漫的事


好美的肩背   真想用手摸一下


就让我吻一下吧


如果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博物馆里   那有多美


人类是单色的   他们用服装、背包、饰品   为自己上色


纽约人   他们不知纽约有多伟大


木心说肖邦是十九世纪音乐的塔尖   我笑笑


我长大后   要去林肯中心击鼓


与文学相反的东西   还是文学


语言猛烈的巨响   将记忆击穿


No.7


与十九世纪相比   我们才是真的浪漫哩


十九世纪人的浪漫   小浪漫


艺术和爱情好就好在不带目的


常见走在一起的两个人中   一人的眼神是游离的


博物馆里   明明尽是人为的造作   我却感觉比在大自然里还要心旷神怡


一间展厅里只有我一人   悬挂的每一件作品就都为我而存在   虽然它们的作者是不知道的


我不懂得树   所以还不懂得贝多芬


博物馆里两件相邻的展品   从没想到会和对方见面


独立、自强的女性   才可能如粥一般地温柔


爱情   有时也真是一出声就俗


No.8


中国的五绝七律写得极好   只是地区性太强   古人的天下观念还是有限


音乐有时也会温柔得像一碗粥


世界是此一种无情与彼一种无情的此消彼长


多数人的生活   是一场剧烈的布朗运动


我们的爱   与世界无关


世界是一场大规模的布朗运动


艺术无意义   艺术与意义无涉


能够发生的事物   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莫扎特并未完全看透世界的矫饰   故其作品常含盲目的热度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   没有谁曾真正看穿世界的矫饰   故其作品常含盲目的热度


允许精神涣散一个上午   不能再多了


No.9



妈的


呸   妈的


瞧瞧   玩儿上了


人的自我教育大多是失败的


起初迷失自我   而后终于找到了自我   极少会有这样的事


爱者无年龄


肖邦的心情   完全是恋人的心情


恋爱过   才听懂肖邦的意思


肖邦的夜曲   温暖得好像一碗粥


响起肖邦的夜曲   我的心回到了十九世纪


No.10


对于生活的厌倦   自饮食开始


情是音乐   欲是乐器


只有少许西方人才具备东方精神   只有少许东方人才具备西方精神


情欲与恐惧成反比。驱动大多数人生活的,不是情欲,而是恐惧。


女人卖淫   男人卖另一种淫


我不想   世界自己清楚了起来


与人们说的做的相反的   就是爱情


男人好色   女人好另一种色


No.11


莫扎特假如起初不天真,而后回到天真,就更会难以设想地伟大。但那将不再是莫扎特。


说“无所谓命运”也是可以的。也许,所谓“命运”,无非是人作为人的自知之明。但,持此论点有两种理由,一种是因为其有知,一种是因为其无知。


做布朗运动的人,一般不觉得自己的人生无目的。相反,他们的目标明确,行为坚定,做起判断也从不假借。


世界的美丽   至少一半要指望女人   我忧心起来


No.12


善和伪善都可以趋于极致。对于伪善,恶,愚昧,可以用人文的精神去体恤,就很好。然而,在伪善、恶、愚昧的深处,人性将发生“逆转”。至此,人文精神的体恤、同情已不可能了,因为已经失去了怜恤的对象。


对于幸与不幸,都具备审美的眼光。名誉,利禄,姻缘,俗吗,不俗,具备审美的眼光,俗缘亦可意趣横生。


坐在公园长椅上   不远处白人女孩性感而利落的腰背


一杯水果奶昔   一客胡萝卜蛋糕   简单的一顿午餐   这样就很好


总是因为什么事   又折回来时的地方


快乐的句子   像人一样地在那里快乐


读俳句   有没有吃寿司的感觉


在有些地方   公园里连漂亮女孩也见不到了


No.13


每见到一分丑   我都决心要加倍地美


我把世界上的人与事按美丑划分   就这样划分   你想拿我怎么样


有的人一直在笑   因为一旦停止笑   满心就只有痛苦


大学者著成一篇弘论   小诗人偶得两句俳谐


生活情趣   已经如同奢望


望着远天的壮丽云彩   我什么也不想说


No.14


短句是在结集时决胜的


快要速朽的人   最爱大谈永恒


人不愿退到剧场外,远观上演的戏剧,那是因为“命运”的意味,初尝便有几分可怖。然而,人会在远观自身戏剧的时候,进入一种深远的寂静,即使是十几岁的少年,“命运”也已经显示出其壮丽的形象。


“命运”之可怖,在于无论是谁,在何种境遇里,当其转过身,远观发生着的、已经发生的全部剧情,他总会谛视出一种近乎必然的轨迹。


No.15


外出用餐与居家烹调的最大不同,在于新的馆子,陌生的菜式,总有意外。这意外,即使并非惊喜,甚至是失望,也是惊喜或失望的剧情。因此,外出用餐成为了我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我不再在外出用餐上节省开支。


每次散步   都实实在在是场创作


看了、听了伟大的艺术作品   不起上进的愿望   那必定是没有看懂、听懂


我说“原谅”是骗你们   要你们轻轻松松就原谅了世界   这样后来的人就不可能将我超越


在你们都已原谅了世界的时候   只有我还在同世界你死我活地较量   我将永不原谅


No.16


“这样做,成功的几率低一些,那样做,成功的概率比较高。”且看,计算概率行事的人,终生随波逐流,平庸而过。


哲学始终处于语言与非语言的惊险边境


艺术至多是   用原谅的口吻   说不原谅


印度宗教相信的解脱   是否近乎极致的伪善


思想的力是一种弹力   故大艺术家不以其所处时代的愚昧为憾


俳句随心情而来   俳句随心情而去


所幸不是时时刻刻与宇宙心心相印


No.17


哲学不奇妙,奇妙的是,创造语言概念借以思辨的那个意识主体,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尤其是,当思辨已臻于语言的极限时,那意识主体所处的位置。更尤其的是,假如在此时,思想仍呈现出冷静和从容,那么,那意识主体正处于怎样的位置。比如,在写作上述这段扼要的思辨时,那意识主体所处在的心理位置;以及,阅读者的心理位置。


艺术家之大幸,每一样看似正在损害、损伤他的事物,日后都将成为他的作品诞生的原因。


为什么蔬菜、水果,不需要烹调技术,只要新鲜、应时,总是好吃的。这是很好的哲学命题。


No.18


何必曰真理   哲学无非是人的自知之明


所谓真理   是对世界感受到了最后的感觉


哲学的语言与非哲学的语言,没有确实的分界。世界也许是连续的,亦即,事物与事物之间,本无确切的分界。狡辩,必涉及定义,不涉定义的、天然的分界,是无有的。所以,哲学莫奢望去做非哲学所不能做的事,演演戏,可以,只要戏味足。所谓哲学,无非是人之为人的自知之明。以“真理”自欺,是不自知,诚实的哲学家,不取。说到极处,无所谓哲学,也讲得通。以语言触及感受是明智的,将感受凝固成语言,不智,不诚。我在十三岁时已感知了这些,此后才开始哲学的探究。


No.19


什么是静   此一则如此简明的命题   哲学已经无能解答


静   原来只是一种感觉   那么哲学所触及的诸层心理位置   无非只是一种感觉


无真理是一点不奇怪的   若说奇怪   那是为何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曾那般笃信“真理”


人活在自己亲手制造的幻影里   终生为它们所迷惑


No.20


在我看   人们生活不快乐   常是因为脾气太好的缘故


意志即命运   所以命运决定人   人亦在决定命运


不是说哲学无法提供解答,是说哲学无法提供你所要求的那种解答,亦即那种可以使你满意到不再追问的所谓解答。这样说,可以了吧。


多数人不需要一个太彻底的解答,早就满满足足得什么似的了。比起来,他们幸福,你,不幸。


No.21


不快乐的人大多是幸福的   快乐的人大体不幸


正常人唯一的毛病就是太正常


一辈子能过得这样四平八稳   实在佩服了


哲学的绿   是片深深浅浅的绿


哲学家在沙滩上戴着墨镜吹泡泡糖


是谁第一个想到在裤子屁股那位置缝一个兜的


纽约的女孩   大多知道自己美


应该在每个城市统计   一百个路人里   几个携带着乐器


美国公民拿破仑在曼哈顿每天准时搭乘地铁


No.22


写俳句   三十秒一句算是慢的


读俳句   比写更难


俳句之成败全在读者


我要的幸福   下一站就会到了


有时觉得就像走在空无一人的月台上


具备相当数量的受众才是文化,在英语里,“文化”和“菌落”是同一个单词。


好哥们儿之间   不出三句就要谈起女人


她可不是美女   一抬头   眼神已不及格了


转门的设计是蛮聪明的


艺术的入口和出口是同一个


No.23


一旦习惯了丑   就会把丑视为常态


警笛的滑音   天才


人类社会充满无处不在的小聪明


我   和你


别种欲望丰富而强旺   饮食的欲望反而萎靡不振了


宗教是什么,打个比方吧,医院。世界生病了,到医院里治疗。不过,进医院的前提是,生病。要先病,才能去看病。医院由病人统辖,医生也是病人,没有病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No.24


有你在的世界,我有什么理由不满怀希望。


我的人生   是一次再一次在失败里成功


每一次恋,都有许许多多意义非凡的“第一次”,那么,何不能说,“每一次恋都是初恋”。


平常人们只笼统地说,“哭”,“笑”。实则,哭和哭之间,笑与笑之间,可以千差万别。不同人的哭,不同人的笑,其间的差别,大到难以笼统地归为“哭”和“笑”。说到底,哭,要看为何而哭,笑,要看为何而笑。怎样哭,怎样笑,几乎界定了人生的性质。


No.25


“成熟”与“成熟”,在不同的人那里,其含义可以迥然相异,乃至恰恰相反。


不听音乐   而看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了


作为艺术家   在世界上调皮捣蛋是我的天职


四平八稳的世界   被三两艺术家搅得鸡犬不宁


“文学在于胡闹,文学在于玩笑,文学在于悲伤。”艺术,在于最大限度地调皮捣蛋。


红学家在生活里痛打贾宝玉的案例并不罕见


生活是一场表演艺术


No.26


不只思想的力是一种弹力,从饮食,到爱情,生活方方面面的情趣,所凭借的,无不是一种弹力。所谓“如欲翕之,必固张之;如欲得之,必固与之”。


音乐的实质就是一种弹力


二十一世纪   将是我一个人的世纪


教养和美丽是永成正比的


我常常在别人的错误里学到很多


从来没有莫扎特主义


为什么文学里绝对不能有“我”   为什么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像音乐那样爱这个世界


世界不够美   只是因为你还爱得不够多


No.27


知心话、私房话也有限度   限度之外是绝对的隐私


思想的力是一种弹力   因为思想的实质是骚动


在青春里   吃苦受乐都是福


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有用意的   大千世界全是一场徒劳


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有用意的,因为在我眼中,世事无不饱含意义。大千世界全是一场徒劳,因为在我眼中,一切可能的世事无不是一场徒劳。


作品的意志   要求与之匹配的读者必须出现


与一件作品匹配的读者始终没有出现   那件作品也最后丢失、损毁了


No.28


生命其实就是浪漫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女哲学家   因为   因为


知道每一件事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不设期望、不烦比较   那是很好的虽然做不到


修道院里没有传奇


俳谐么   还是三句最好


冥想是中性的   可以唤醒善的因素   也就可以唤醒恶、伪善的因素


女人的理想是生活家   故不事哲学


No.29


从人们蔑视伟大的艺术品这一点来看   即使最好的爱降临在面前   也将不认得、不屑一顾


世界是由有情人构成的   无情者不属于“世界”


这样世界就小了许多   大了许多


无情者以自己的内心为仇   以他人的内心为仇   无情者以“内心”为仇


我的艺术   无非是那种与世界相反的东西


越向内心回返   人越大   世界越大


音乐么   无非是变动与静止   存在与虚无


我的艺术与世界无关   世界也于是同我的艺术无关


艺术家与世界不是意味着的关系   世界与艺术家是意味着的关系


用艺术生活


No.30


现代、当代的人与艺术,时见彻底自觉的无情者。他看透了,所谓“情”,是可疑的,虚幻的,甚至是虚伪的,从而是幼稚、愚笨的,以“情”生活,是傻子。他自己,是最精明的,唯恐有比自己更精明的人,怕被看成傻子。他在生活的大纲、细节上,敌视“情”,在作品里(如果有作品),彻底揭穿“情”的伪装而后已。并且他认定,不以此为旨归的作品,决不是艺术,“肉麻”,他常这么说。此一种人,往往有“真理”癖,而且是读过很多书的。书读得多,才可能这般透彻地自觉。

观察乃至研究此一类人心理的现状与养成过程,是我闲暇的逸乐。因为在往昔的书本和艺术里,见不到这样的人。或许过去也是有的,但只有在现代、当代,人的无情才能臻于极致。

追根究底,也许,是人心最深处的恐惧。因为,情,以献出自身为条件,一分情,要求献出一分的自己。他也许在童年时,蒙受欺凌,惯于独处,渐长,记忆的深处已知道,自己不会得到世界的爱。他的性格是极弱的。于是,以无情自卫,彻底斩绝爱的可能。总还是做不到的,又蒙受几次欺凌,慢慢就做得到了。癖好“真理”,读书,无不是自卫的附属手段。他不再蒙受欺凌了。

现代、当代的世界,作为整体,曾蒙受了据说极痛、极惨的欺凌。无情,是否是世界,作为整体的自卫手段?现代、当代又恰是特别爱好“真理”的年代。我不读书,未曾蒙受过极痛、极惨的欺凌,偶有所阅,即兴而思,贻方家一笑。


No.31


读者以作者的轻薄为诫


没有上一句   就没有下一句


讲历史,总谈“时效性”,寻求历史与当代的关联。以审美的情操论,历史的美感,正在于同现实无关。


原作者在文句上动的小心思   翻译的时候又要用另一种语言再动一遍


文学真是吃不完的亏


去上手语课之前   特别不想说话


手语学校坐落在特别吵闹的街区   室内一片寂静


随便瞥了她一眼   她就以为我喜欢她


与你告别后   几个月时间对遇到的女人没有欲望


等车十分钟   满脑子都是俳句


我低下头   走过那道门


No.32


音乐具有的那种说服力   让文学惘然兴叹


对于冥想   我爱之深   才责之切


纽约的包容性   已经使这座城市无法被笼统称作纽约


走在中城区和下城区   见到的是两种纽约人


可爱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


一个人在哲学上走得多远多高   取决于他或她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崇奉的观念付诸行动


你能否做到   在每一分钟的生命里   依你所信奉的观念而生活


我邀请你   被艺术占有


No.33


音乐家指的是一个用音乐去生活的人


伟大的音乐从来是彻底、决绝的


寂静   不是一种麻木   麻木也不是寂静


集体进修的场所(修道院、大学)   往往就是集体平庸的意思


真的寂静   与死实在相去太远了


以麻木换来寂静   想捡便宜   便宜没有那样好捡哩


阅读我的作品   不允许你有半分的不诚


我的读者   都是十足的读者


艺术家不过是不愿掉到陷阱里的人


艺术是要提醒你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东西


No.34


很难想像莫扎特在音乐学院里写论文、当教授。越到近代,作曲家之流往往有教职,有头衔。


在艺术上、爱情上、信仰上   我一路找寻能够与彼角力的人物


在爱情上   曾经与自己演过数不清的对手戏


我已不觉得人生是苦了   但翻回头想   我还是认同人生是苦


如果不是超越任何时代可能带有的局限性   就未足以言“超越时代”


为了用一个书名   写了一整本书


彼此太熟悉   说什么都唯恐是多余


以年龄作为成熟的指标   大错


写俳句是最悲伤的事   最后变作狂欢


你做的每一件事   都要让自己以往的人生悉数成为准备期


No.35


他们为数千千万   你可只有一个


集体趋于堕落的时代   最益于个人的自强


莫扎特有时也已经是太复杂了   音乐需要的实在没有很多


奇妙的不是我们决绝了   奇妙的是我们竟然曾经有过一段友谊


只隔一湾哈德逊河   新泽西仿佛活在前现代   登上曼哈顿岛就如沐春风


曾经觉得大脑是容器   盛着思想   现在觉得大脑是导管   流过思想


No.36


他一心急切地往上爬   没什么   他的恐惧比别人更大更深


多少人   其“事业”其“爱情”   是其逃避空虚的毒品


恐惧中的人最不自觉   他以为自己精明   别人傻得看不见他恐惧的东西


驱使多数人生活的   常是恐惧


精熟于一位艺术家的作品   会慢慢开始用他的眼睛看世界


他们的未来必将有极坏极坏的事情发生   依此类推   我的未来必将发生极好极好的事情


转瞬即逝的灵感   记下来   也并不就是你的


No.37


人是会变的。人由好变坏,由坏变到极坏,也许是因为恐惧。人为什么会这样恐惧?有什么值得人为之如此恐惧?也许,是因为弱。人的性格为何会这么弱,以至于世界可以轻轻易易令之恐惧?不知道,弱者好像生来就是弱者。


内心极深极深的恐惧   人是不自知的


约翰•佐恩无疑是强者   仔细听   还能从他的作品里听到恐惧


弱者觉得恐惧是好的   他理直气壮地活在恐惧里


有的人只有在恐惧里   才有安全感


爱与恐惧成反比   恐惧与爱成反比


弱者很少不是理直气壮的


No.38


功利者都是为别人而活的   他们怎会懂得自私呢


敢于对自己好的人便是强者


读俳句比写俳句难多了   作者也是读者


达于极致的艺术   成败全在读者


生活只是一种惯性


艺术到了最后只是智慧和道德


痴心,还是用情浅,明哲是用情深。深深浅浅,浅浅深深,情人,情事,至此可已矣。


艺术不是面向世界的   爱与恨   只是对自身的要求


位高权重者往往比位低权轻者有着更深的恐惧


艺术   差一点就会落入概念   落入陷阱


No.39


作者写一篇作品   花了一个晚上   读者却用了一辈子去读它


兀立十字路口   觉得往哪里走都是悲哀


早知今日   仍要当初


心中想着你   城市的声音显得远远的


千万人从身边走过   都不是


童年的逝去   是从发现有些秘密无法同人分享开始的